客服热线:028-85253110

民航局力推我国“智慧机场”建设

   日期:2019-10-03     浏览:2057    
  “智慧”这一概念很早就出现,早在2008年11月,IBM公司就提出“智慧地球”“智慧城市”的概念。迄今为止,我国已有500余个城市提出建设“智慧城市”。2014年8月29日,国家发改委、工信部等八部委印发的《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》提出,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。民用机场作为城市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甚至可以说机场本身就是一个微型城市。随着对“智慧城市”重视程度的提高,“智慧机场”概念也应运而生并开始逐渐得到认可和推广。

  在2017年9月召开的加快推进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会议上,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强调,要加快民航基础设施建设,推进建设平安机场、绿色机场、智慧机场、人文机场,大力推进民航强国发展战略,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随后,民航局明确“要加强顶层设计,制定行业标准规范,深入研究包括智慧空管、智慧机场、智慧航空等在内的智慧民航建设。开始编制新技术产品名录指南和绘制工作路线图,重点推动智慧机场建设”。



  目前,在顶层设计上,民航局已经编制了《中国民航推进四型机场行动纲要》-,在《行动纲要》中,向行业明确智慧机场的概念与内涵,并指出智慧机场建设的工作着力方向与发展目标;《行动纲要》已完成了初稿编写,并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进行了研讨。同时,编制了《四型机场建设导则》以及智慧机场框架下的《机场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建设导则》,为机场实施智慧机场规划建设提供指南。

  行业标杆的示范引领对智慧机场建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。民航局还在民航全行业征集评选出了23个“四型机场”示范项目,其中的16个是智慧机场项目,对全国的智慧机场建设形成了带动效应。

  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国将新建机场33座,包括北京大兴国际机场、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等一批超大型民用运输枢纽机场,并将完成对51座枢纽机场的扩建工作;与此同时,随着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粤港澳各区域机场的发展,三大世界级机场群将引领我国机场进入一个全新、高速的发展阶段。

  2019年初,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2019年民航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,在“提质量”方面,有几项措施。一是促进民航“无纸化”服务提质升级,将“无纸化”出行服务由国内航班向国际/港澳台航班推广;推进行程单电子化改革,构建电子化行程单安全体系。二是鼓励人脸识别、自助值机、自助托运、智能问讯等系统建设,千万级机场自助值机旅客占比力争达到70%以上。三是探索人工智能、生物特征识别等新技术与民航安保工作的融合,推广旅客“差异化安检”和“诚信安检”试点经验,推广证件执照网上办理、无接触式安保等。

  目前,在全国范围内,智慧机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。比如,在规划指导文件方面,西部机场集团制定了首个《四型机场规划实施总体方案》;首都机场发布了《智慧机场建设指导纲要》。

  在生产运行方面,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建立了机场AOC(运行控制中心)智慧系统,对飞机进港、保障服务、出港放行环节的38个节点进行监控,实时发现异常并及时干预。去年,其连续9个月放行正常率超过80%。昆明长水国际机场通过“长水常准”运行协同系统,实现了机场85%以上的进港航班预计落地时间误差小于5分钟;在近机位极为有限的情况下,将航班靠桥率提高到80%,有效减少了机场指挥中心65%的电话询问量。

  在旅客服务方面,上海虹桥国际机场1号航站楼投入使用了旅客全流程自助通关系统,旅客全程自助,即到即走,整个流程平均用时7分钟,熟练的旅客不超过3分钟,比传统人工通关模式效率提高53%;深圳宝安国际机场采用人脸辅助自助登机门和人脸识别安检后,旅客过双门闸机仅用时5秒钟~6秒钟,人脸识别复核旅客身份信息仅用时1.5秒钟。

  在节能减排方面,首都国际机场自主研发的AEMS系统(即机场能源管理系统),可实时监测机场能耗和进行统计分析,并优化机场能源配给,提高利用率。通过该系统,首都国际机场1号航站楼1年的能源消耗量减少了39.5%。

  事实上,不仅智慧机场,智慧空管、智慧航企等都是智慧民航的重要组成,还将依托智慧谋划发展,规划未来,以智慧塑造民航业的全新未来,从而提高民航安全水平、服务品质和运行效率,已经成为全民航的共同行为。

特别提示: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,真实性未证实,仅供参考。请谨慎采用,风险自负。


相关智慧城市
推荐智慧城市
点击排行